将地方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中|《走进三坊七巷》教学例谈 ——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林颖

2020-03-12

将地方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中————《走进三坊七巷》教学例谈

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   林颖


摘要:福州三坊七巷独有的建筑特色和美学价值,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小学美术教师应有效利用传统地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,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民风民俗与城市的文化精髓所在,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。

关键词:传统地域文化;美术课堂;文化渗透;提升美学素养


   

《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,美术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,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,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学习。因此,作为美术教师,应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地方优秀文化,以达到对其传承与发扬的目的。

   

福州三坊七巷独特的建筑特色,对美术学科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,三坊七巷中蕴含的美学文化正是福州小学美术课堂的绝佳素材。那么,如何将三坊七巷文化融入美术课堂,让学生从哪些角度去感受、体会和了解三坊七巷的美,又如何去表现和创作?在《走进三坊七巷》教学实践中,我得到一些体会,总结出以下三个有效策略,共同探讨。

一、注重课前考察,激发探索热情。

   

三坊七巷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遗存,是福州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,在它之中具有许多审美价值的传统文化,也蕴藏着许多人文历史文化。在组织《走进三坊七巷》课堂教学前,我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假期到三坊七巷去探访,从三坊七巷建筑特色、坊巷结构、墙头风貌、民居门栏窗格的装饰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,让学生初步感受三坊七巷建筑的古朴美。

师:上课之前,林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假期探访了三坊七巷,哪个小组能说一说

你们对三坊七巷有怎样的印象和哪些发现?

生1:三坊七巷的建筑很古朴,是乌瓦白墙,木头的门。

生2:三坊七巷的民宅很大,一户人家就有很多很多房间。

生3:三坊七巷建筑墙头有很多装饰,那些精美的彩绘一定有许多吉祥寓意。

生4:我们还发现三坊七巷门窗雕刻精美,有花卉、人物,种类丰富……师: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,谈了自己对三坊七巷的发现。今天,林老师就带领

大家一起《走进三坊七巷》,去欣赏它的建筑艺术,了解它的美学文化。

   

课前的探访,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,而是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,通过自己看、问、听,身处实地地进行考察学习,主动去寻找和收集知识与资料,并将其进行总结和提炼。当学生带着深刻的体会和些许疑问再回到课堂时,他们是带着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进入课堂的。这样,学生在课堂中,有体会,有话说,更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,发挥主人翁的作用。

游戏贯穿教学,了解地域审美。

    1、抢答激趣,了解坊巷结构

   

三坊七巷是福州明清时期建筑的遗存,是福州古民居的代表。要体会三坊七巷的建筑美,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三坊七巷的“坊巷结构”。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,在南后街的两侧,东边是三条坊,西边是七条巷,共同构成了三坊七巷的格局。在课堂教学中,播放多媒体录像,将三坊七巷的格局从空中进行鸟瞰,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宏观视觉感受,更直观地了解三坊七巷的整体格局。再通过抢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说出三坊七巷最重要的知识点,即哪“三坊”哪“七巷”,学生因为之前收集相关资料,再看过录像短片,对于哪“三坊”,哪“七巷”,都能踊跃举手。抢答不仅能活跃同学们的思维与课堂气氛,更重要的是实现课堂上“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”的教学方式,教师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,把主动权交给学生,让学生去展示自己,也更加完善和巩固了学生的认知。

2、游戏“连连看”,对比了解墙头风貌,感受地域文化。

                   

图1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2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3              图4

         

图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6

   

三坊七巷民宅墙头呈起伏流线型,翘角伸出宅外,形状似马鞍,称作“马鞍墙”。马鞍墙两侧对称,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,饰以传统的蝙蝠、花瓶、如意等吉祥图案,寓意“福禄寿喜”、“平安喜乐”,这是民清时期江南古民居中,极具福州地域特色的代表之作,可作为极为典型的教学素材融入到课堂中。课上选取同为明清时期,南方建筑的代表,如徽州古民居“牛角檐”与三坊七巷“马鞍墙”进行对比,用“连连看”的游戏形式,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,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探讨“你觉得哪一幅图是三坊七巷?”“三坊七巷墙头的外形是怎样起伏变化的?像什么?”学生通过看、想、说,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,生生之间也形成了交流与互动,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“三坊七巷的墙头中间高起,两边先凹下,后又向上翘起,形状像马鞍;而徽派建筑的墙头有三层,且墙头两侧冲天翘起,像“牛角”,远看像牛群奔跑而来。”教师通过揭示谜底,分别介绍两个地区古民居的建筑特色,以及它们的建筑与地域、气候等方面也密切相关,检验了学生对三坊七巷建筑的辨别能力,更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知识点。最后再展示三坊七巷墙头精美的彩绘图片,品味福州古民居精致的装饰美和吉祥寓意,从而了解福州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,更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自豪感。

图1、图2为三坊七巷“马鞍墙”墙头风貌。

图3、图4为三坊七巷“马鞍墙”泥塑彩绘局部“麒麟”“蝙蝠”“花瓶”等图案。

图5、图6为徽派古民居“牛角檐”。

    3、游戏“说说福州话”,欣赏木雕艺术,感受民俗文化

   

三坊七巷中的门饰、窗格均以雕刻装饰。其窗扇雕饰之精致,镶嵌的木雕之华美,有飞禽走兽,虫鸟花卉,造型栩栩如生,既变化多端又赋有动感,是江南其他地区古民居难以企及的,其中蕴含着与地方方言发音“谐音”的吉祥寓意,更是体现着福州独有的地域审美追求。课上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精雕细刻的窗饰花格,品味福州古民居精湛的雕刻美,再“说说福州话”猜猜雕刻纹样的吉祥寓意。

师:你们瞧,在三坊七巷家家户户都有许多精美的雕花门和雕花窗,仔细

欣赏这些门廊窗格,都雕刻了哪些事物呢?(多媒体展示图片)

              

   

图7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8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9

              

图10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11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12

生1:雕刻着莲花、牡丹、蝙蝠、花瓶、如意、麒麟神兽等吉祥图案。

师:是的,其实这些吉祥图案的福州话发音都与吉祥寓意相关联呢!同学们

来试着说一说福州话?猜猜其中蕴含着哪些吉祥寓意?

生2:“莲花”福州话“连发”,是“一路发达通畅”的意思吗?

师:对啊,亭亭莲叶上摇曳着一朵莲花,不仅有“连发”的意思,也有“一路

连科”,预示金榜题名之吉意。再如,“蝙蝠”“花瓶”你们再用福州话说一说,这又代表什么?

生2:“蝙蝠”福州话发音“福”代表“福气”

生4:“花瓶”与“平”谐音,代表“平安喜乐”,“如意”寓意吉祥如

意的美意。

师:说的真好!三坊七巷民居家宅中多姿多彩的雕刻纹样“图必有意,意必吉

祥”。此外,还有文学典故、民间传说等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十分贴近的故

事题材,它们都与福州地方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
学生在“说说福州话”的游戏中兴致高昂,在学习中传承了传统文化,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方传统美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图7木雕“莲花”纹样

图8木雕“牡丹”纹样         

图9木雕“蝙蝠”纹样

图10木雕“花瓶”纹样

图11“麒麟”神兽纹样

图12木雕“民间传说”为主图,配以“莲花”“鲤鱼”“如意”“文竹”为花边。

三、巧用美术作品,引导创作表现

   1、欣赏名家名作,提高审美,提升艺术修养。

欣赏名家名作,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。在本课教学中,向学生介绍福州本土著名画家林容生老师的国画作品。


         

图1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14

师:孩子们,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名家作品,这两幅作品都是出自福州本土画

家——林容生老师之笔。你们看出来了吗,这两幅作品画的是哪里?

生1:两幅作品画的都是三坊七巷。第二幅画的是塔巷。

师:是的,画的就是三坊七巷。你们对这两幅作品有什么感受,讨论一下,再

谈一谈。

生2:左边这幅三坊七巷画出了红色的木头门,这是三坊七巷的特色之一。

生3:画家画的巷子蜿蜒辗转,画出了巷子幽深的意境。白色的墙壁很斑驳,有

古朴的气息。但是房子有点歪斜和倾倒,是想体现房子的古老吗?

师:你们的观察很仔细,对画面的感受也很到位。歪斜倾倒的房子呈左右开合

之势,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,不仅表达坊巷的古朴,更突出画面的装饰意味与情趣。还有哪位同学想说?

生4:我还发现在画面的上方,有一座山头,仿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十分缥缈。

师:说的真好,福州古城被群山包围,又时而多雨,画家通过描绘远处缥缈的山

峰,配以近处的青石路、朱红门和悠远的深巷,将这样阴雨绵绵而又幽静古意的三坊七巷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师:林容生老师生在三坊七巷,长在三坊七巷,他笔下的三坊七巷作品,可以说无不表达着对家乡的深情厚爱,无不体现着浓浓的乡土情怀。

   

在这一环节,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两张冷暖色调的三坊七巷题材作品,让学生讨论,理解画面意境,体会画家情感,并自由表达对名家作品的所感所想,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,锻炼了学生评述能力,更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,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,达到美育的目的。

图13、图14为福州著名画家林容生老师作品《三坊七巷》《塔巷》

欣赏学生作品,教师范例结合,引发创作激情

学生作品欣赏:

                   

教师范例:

              

              


孩子们眼中的三坊七巷充满了童真童趣,同龄人的作品天真、质朴的绘画语言,更加贴近学生,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,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,让学生更善于、易于去表现三坊七巷。在教师示范环节,通过欣赏三坊七巷古朴的民宅,舒展的大红斗门图片,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三坊七巷的色彩,并最终小结为:黑瓦、白墙、朱门、青石路。围绕这些色彩基调,教师指导学生作画,从构图、线描、着色等方面示范三坊七巷建筑、人物、街景等,通过示范画局部图“马鞍墙”、“雕花门窗”,提示学生也可对墙头、窗格花卉进行美化、装饰,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,更广阔的思路进行创作,拓展了学生创作空间。


   

这节课学生继续沉浸在对三坊七巷的热情探究和美术创作中,课堂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,将三坊七巷文化,这样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课堂中,使学生对福州传统文化遗存有进一步了解,让美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,加强了美术学科教学效果,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,并将它们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。不仅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,又让学生参与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,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,创新精神和意识得到锻炼,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,增强了学生爱祖国、爱家乡的情感,提高了他们崇尚文明、热爱祖国优秀传统的文化、传承和保护文化的意识。

   

综上所述,作为美术教师,我们则要结合自身优势,挖掘身边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,从身边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,将它们更好地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去,要使更多的学生接触、了解、学习、感悟,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,另一方面,让学生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,使学校美术教育得到升华,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。相信这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,必将深入人心,影响着下一代,它们定能得到保护传承,并发扬光大。


参考文献:

[1]钱初熹.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

[2]林那北.三坊七巷[M].福州:海峡书局出版社,2011

[3] 王岗峰. 《文化明珠三坊七巷》[M]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7



分享